I Am Legend



《I Am Legend》,中文譯名係《魔間傳奇》。香港電影譯名有幾個特色,一種係玩食字,一種係果期興乜就譯乜,例子有提左無限次的「《死亡魔法》與《死亡筆記》的不解(孽)緣」,仲有一種係按(名)導演作品史為新戲名加註解,好似《迷幻列車》導演拍成《The Beach》,雖則套戲唔多迷幻,中文名照譯《迷幻沙灘》,慌死你唔知邊個出品。《I Am Legend》一樣,你會問點解係魔間唔係人間?因為個導演舊作係《魔間行者》(極力推介之好戲也!!)。
「只係唔知點解係讀gaan1奸而唔係gaan3澗。因為《無間道》?」

你以為係魚蛋戲?其實原著小說寫於五幾年亦即五十幾年前,屬科幻小說名作,香港唔多人識好正常,但外國係流行文學,rock同metal屬於文化音樂(所以點解punk&hardcore咁多十年都係跑贏rock&metal?搞文化藝術從來唔會夠市井現實鬥),唔少metal band借用過為音樂同歌詞靈感來源:ARCH ENEMY第六隻碟"Doomsday Machine"有一首二部曲"I Am Legend / Out For Blood","I Am Legend"係器樂序曲。STORMLORD "At the Gates of Utopia"首"I Am Legend"就係將小說故事symphonic black metal化。但最多人識應該係大量引用恐怖片同科幻片之WHITE ZOMBIE/Rob Zombie,WHITE ZOMBIE又有首"I Am Legend",WHITE ZOMBIE係正野但Rob Zombie個人唔多滿意(同LORDI相同原因:與外型不乎),不過條友歌詞玩爛片玩恐怖片玩科幻片,迷到自己玩metal都要拉埋電影(知佢點解要玩industrial metal嘛?),仲做埋爛片cult片導演,可以咁貫徹始終我就好欣賞。

想知一套戲劉Sir會唔會睇,十分簡單,只要包括以下其中一樣,條傻仔實會落搭:

  1. 動作。越多越好。由頭打到尾打到劇本都唔知講乜為佳。
  2. 血。大量。不過唔要真血。要假血。假假地先夠娛樂性。
  3. 末世or大災難or大屠殺,死越多人越精彩。相反地頹門敗瓦廢墟連連,死到冇晒人的「post」境界都可以。
  4. 千軍萬馬。人多好造作。
  5. 不知名連環殺手。莫問出處不問因由見人就殺果種。
  6. 同樣唔知邊度出現或變種出黎的嗜血異種。
  7. 有幾科幻得幾科幻、異常天馬行凶的世界觀。
  8. 星際大戰,巨型宇宙戰艦同戰機。
  9. 機械人&未來戰爭機器。
  10. 牛仔。加送紅番都唔拘。加少少玩野變crossover更一流。
  11. 喪屍。少不免要茹人飲血一番。
  12. 所謂的「cult」。亦即爛。當然越cult(亦即越爛),劉Sir越合皮。
結論:條友冇腦的。從預告片,睇到《我是傳奇》符合#1、#2、#3、#4、#5、#6同(最重要的)#11,達「必睇」之level,再加上海報有香港版成個維港爛晒,勾起晒舖癮啦。加上主角係Will Smith,而我一向鍾意睇佢做戲,一來演技好,二來佢出演之電影多數係動作片同科幻片,表面重於內涵,亦即係適合我智商。成名作相信係《Men in Black》系列,之前仲有ID4,其中一套雷聲最大加最大美國電影,同埋Michael Bay早期作品《Bad Boys》兩個駐場主角之一。其他有較具深度之《I, Robot》(正),同批判美國政府侵略私隱同陰謀論之《Enemy of the State》(一般,但我睇有線撞下撞下睇左最少三次),最「古裝」果套已經係爛片《Wild Wild West》,不過「古」極都要玩steampunk又一我喜好,加埋Will Smith就呃左入戲院睇了。要佢做戲又得,要佢打鬥開槍飛車又得,要佢搞笑無厘頭又得,搵得佢做主角,好大機會令我留意同捧場。

劇情好簡單:人類研究空氣傳播癌症疫苗,點知疫苗變左病毒,短時間內全球99%人受感染,變成定位於僵屍同喪屍中間之變種人。紐約變左野生動物同植物充斥之郊野公園,全城人類只剩身為病毒學家&咁蹻屬於世上1%免疫之主角一個,電影就係圍繞主角帶住佢隻狗於喪屍世界中求存生活同內心掙扎。一如傳統,所有人類變種前因過程後果,戲中頭半個字同中間主角幾個回憶片段,夾埋唔夠兩個字講晒。
喪屍戲喪屍game就係噉架啦!喪屍係咩黎係點黎有需要解咁多咩?」
不過戲中喪屍 - 正確黎講係變種人 - 設定同其他同類戲好唔同。感染之後全身呈紫藍色名毛髮甩晒,個口可以開到勁大、大到好似冇左顎骨同皮膚變到橡膠咁有彈性(純為視覺效果之不合情理設計),動作極度敏捷,同喪屍一樣見人同動物就食,似吸血僵屍一照陽光就死(劇中醫學解釋係患者皮膚對紫外線嚴重過敏)。但變左食人怪魔之後仍然極具智慧,見主角整陷阱捉同類,識得用工具整番同一個陷阱甚至再強化,又識得利用身邊道具、地理甚至策略襲擊,同埋保存階級觀念,全套戲其實係主角同一個「大佬」鬥,其他變種人只係聽大佬話去行先死先班靚。呢樣我就唔多鍾意,係我知道唔係喪屍,但先入為主地諗住入場係睇喪屍片,而心目中喪屍就係冇智慧只識得一大班人/屍伸直對手呻住吟追人食,同埋較鍾意old-school喪屍一步一步埋身,而唔係一見人立即發癲高速衝過去果種,幾萬隻喪屍慢慢躝過黎圍你先夠危機感嘛,所以見到隻隻喪屍飛燕踏水咁好輕功再加好武功仲要醒到爆加有「大佬」照,就同當年睇《侏儸紀公園三》恐龍進化到有智慧已經由恐龍變成特攝怪物一樣,難免不滿及失望:
「我入黎係想睇喪屍片呀,唔係想睇《異形》呀!」

一講到死城喪屍片,自然會提到《廿八_後》,《我是傳奇》前提同《廿八日後》類似,主角係喪屍領域中僅存生還者,不過佢因為個人堅持留守疫區幾年唔走,同以暴易暴對抗變種人。因為到最後四份一先有人出現,中間幾段交代事發經過回憶唔計,頭一個鐘得主角一個人獨腳戲,最多加埋佢隻狗一齊演,不過Will Smith做戲得喎隻狗仲要同佢一樣咁好戲,所以《廿八日後》式講生活求存多過講打打殺殺,變種人晝伏夜出夜晚先出動,但全套戲八成時間日光日白,唔好話血想打多幾分鐘都難,打鬥場面亦冇乜特別加唔驚險刺激,例子有一場主角入到一座大廈俾喪屍追,佢、佢隻狗同一條喪屍一齊一樓破窗跳落樓,全程十幾秒亂鏡完全睇唔清楚,定神之後發現主角同隻狗乜事都冇只得喪屍有事。你就知道動作場面只係佐料唔係主菜。唔多似劉Sir要求果種調番轉八成時間見血,但佢都唔悶喎,證明演技呢家野好重要。只可惜劇本較為馬虎。想反思人類滅亡,係抵死定係天意?但冇乜真正深入討論可言,到最後半個鐘直頭係馬虎。去到中後,隻狗死左,可能為免太多冷場,好快就出現一對母子生還者,只係由呢部份開始,套戲開始探討人為還是天意而有點走火入魔:主角將近俾變種人殺死時,女主角出現救番,因為係「神話黎紐約」,佢黎到救主角係「神的安排」,之後知道仲有一個生還者聚居之避難所,知就係知唔好問點解,因為「係神話我知」,再到最後主角同女主角「相認」,一切一切講到係天意、乃順其自然,女主角同佢個仔出現前仲好地地,大家遇上之後,主角行徑同發展解釋一切頓失常理。亦令到本應感動之場面完全冇晒感覺,男主角臨死關頭研發出疫苗,再犧牲自己拯救母子以至人類成為片名之所謂傳奇,平淡;兩母子最後去到真係存在的避難所,亦平淡。最令人感動,只有隻狗護主而遭病毒感染成喪屍狗最後慘死。隻狗應該被提名最佳配角。

講到音響,《我是傳奇》玩ambient,真係ambient現場聲果隻:腳步聲、蟲聲、風聲、葉聲、動物聲,配樂接近冇用過,插曲因為Will Smith而選到幾首黑人名曲如Bob Marley《I Shot the Shrieff》(經典金曲也),夾夾埋埋都唔知夠唔夠出隻soundtrack。導演反傳統玩靜做到萬里無人之空城效果,甚至比根本就係一個post-rock、britpop MV的《廿八日後》更有效。所以請不要妄想會聽到ARCH ENEMY、STORMLORD、WHITE ZOMBIE或Rob Zombie。假如係交由任何一個現代商業導演去拍相信會較大機會聽到。只係套戲當然會變成完全另一回事。(咪就係劉Sir鍾意果種全套戲八成時間夜晚果種囉)

喪屍片吸引在文明滅亡之世界中,官能刺激同警世省思可以同時兼備,你要玩血腔暴力玩動作場面得,透過碩果僅存之人類逃離喪屍追殺重建文明探討人文同心理又得,一切睇編劇導演造化(同睇大老細頭),都算係既可商業又可藝術之百搭片種。
「玩完廿八又玩完傳奇,或者應該重抬經典,睇睇&寫寫《_____ of the Dead》全線?」